舰船的选择直接影响战斗效率和资源投入回报,合理搭配舰船类型是快速提升战力的核心策略。综合性能最强的战舰当属康斯但丁大帝级综合战列巡洋舰,其定位为中排输出核心,搭载脉冲炮和重型能量导弹系统,改造空间大且防御能力优秀,但获取和升级成本较高。巡洋舰中表现突出的是卡利斯托级和奇美拉级,前者依靠重型鱼雷系统对大型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,后者基础属性在同类舰船中位列前三。驱逐舰方面,斗牛级脉冲炮驱逐舰前期优势明显,能量武器能有效克制护甲单位,而枪骑兵级轻型导弹驱逐舰则以低指挥值消耗和均衡火力著称。

护卫舰作为基础作战单位,红宝石离子炮型凭借能量伤害机制成为对抗大型舰船的特化选择,刺水母级则是通用性代表。工程舰的强化优先级较低,但中型工程舰建议优先强化仓库扩容和开采设备优化模块,大型工程舰则侧重开采效率提升。需舰船等级是核心成长指标,每升一级都能获得技术点用于强化武器、护甲、动力等系统,技术点分配要有针对性,前排舰船优先加点生存能力,后排则侧重输出强化。

武器系统的强化顺序需要谨慎规划,优先点出关键策略技能如集火攻击或冷却缩减,再考虑基础属性提升。武器、护甲等装备的品质直接影响战力,高品质装备能带来额外属性加成,可通过研发、战斗掉落或商店购买获取。武器调校是提升装备性能的有效手段,但需注意调校有成功率机制,建议先用低级别技术垫次数,再上高级别技术确保成功。舰船所有子型号会共用该舰船的技术值,若获得更强力的子型号可无损转移技术值。

舰队编组需要遵循扬长避短原则,根据舰船定位差异化强化。输出类舰船优先强化主武器系统,单发伤害低但攻击间隔短的武器应优先提升伤害、暴击和命中率。防御型舰船需重点强化装甲系统,修复类舰船则要提升支援无人机系统的维修量。航母作为特殊舰种,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舰载机搭载能力上,猎兵级重型舰载机巡洋舰虽自身火力不足,但仅需18指挥值即可搭载4艘护航艇,战术灵活性极强。
后期发展需注意舰船间的克制关系,能量武器类型能打出无视护甲的真实伤害,可有效突破敌方装甲型战舰。同时要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舰种,合理配置前后排舰船才能发挥最大战力。技术值主要通过舰船升级和研究档案获取,战斗数据可用于快速提升特定舰种等级,但不同舰种的数据不能混用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应优先培养具有成长潜力的核心舰船,而非平均分配资源。




